游客在体验点茶技艺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供图
游客在体验点茶技艺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供图
“快看,这不就是前些天热播的电视剧里,赵盼儿上演的茶百戏吗?”它是一副茶韵飘香的山水画,在妙手点翠的高超技艺之下,忽而又可以绘制成花鸟虫鱼。最近,在广西科技馆举办的2022“爱上非遗”科普展上,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,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古法技艺演绎的“茶百戏”更是惊艳非遗科普展。
身着汉服的少年,坐在茶几前气定神闲地拂打着茶汤,直至细腻的白沫从碧绿的茶汤中逐渐浮出。随后,一柄木质茶勺,在这盏茶里轻点慢抹,便勾勒出一副花鸟画。围观的观众们惊呼“哇!太美了,原来这就是茶百戏啊!”
什么是“茶百戏”?今年一部热播剧《梦华录》让非遗文化“茶百戏”备受关注。茶百戏源于唐朝,宋朝发展到顶峰,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,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。又称分茶、汤戏、茶戏、水丹青等。古时候,这种清水画丹青的点茶技艺成为文人之间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。2017年,“茶百戏”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“点茶是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,与插花、挂画、焚香被宋人称之为四雅。茶百戏的流程复杂繁多,从选茶、炙茶、碾茶、候汤、注汤、击拂、分茶……不仅对制作人的画功有要求,还考验其点茶的基本功。”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黄碧雁老师向记者介绍道。茶水要拂出的泡沫够多才利于作画,制作茶汤悬浮液需要呈W字样击打不少于20分钟,而且手速要快,直到浓密的泡沫浮现出来。而且作画必须一次性在短时间内完成,由于茶水具有流动性,茶汤上的画面最多可维持15分钟,所以“茶百戏”就显得尤为珍贵。
在非遗科普展上,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展示了宋代点茶技艺、手工炒茶技艺,还有坭兴陶茶器等,为观展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茶艺视觉盛宴。现场游客李女士表示:“通过观看和品尝这出‘茶百戏’,一盏茶就是一扇窗,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认知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一项日常生活逸事,更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性。”
本次2022“爱上非遗”科普展由自治区科协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、共青团广西区委、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,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、广西科技馆承办,从9月15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。该活动以“非遗+科普”为概念,以“非遗生活志”为叙事脉络,呈现“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”的非遗之美,展示非遗技艺背后的科学魅力。从而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憧憬和热爱,进一步树立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。(记者 黄玲娜 实习生 覃欣)
>>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|
|